从临床角度来说,正畸牙齿移动可以分为3个明显的不同阶段:①牙齿移位阶段;②延迟阶段;③加速和线性移动阶段。
正畸牙齿移动的阶段划分
(1) 牙齿移位阶段:施加正畸矫治力后,牙齿几乎是即刻发生反应(在1s之内),由此反映出牙齿在牙周膜黏弹性的允许范围内发生的移动。通常这种移动是基于生物物理学原则,可以被预知,一般不会发生广泛的组织改建或周围牙槽骨的变形。
(2) 延迟阶段:正畸牙齿移动周期第二阶段的特点,是在临床上不能观察到牙齿的移动,通常被认为是延迟或潜伏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尽管没有牙齿的移动,但会在受力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中发生广泛的组织改建。
(3) 加速及线性移动阶段:正畸牙齿移动周期的第三个阶段,是以牙齿的快速移动为特征。由于牙周膜和牙槽骨的适应性反应而启动了牙齿移动。针对正畸矫治器加力后具有骨吸收作用破骨细胞的研究显示,当正畸加力出现破骨细胞胡如果再进行矫治器加力,则会立刻引起第二次破骨细胞聚集。这会引起即刻的、显著的牙齿移动但并没有增加发生牙根吸收的风险。
说明:本文整理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来源:临床正畸治疗中的生物力学与美学设计原则/[美]楠达(Nanda,R.)原著;白玉兴主译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11.4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。
上一篇:正畸临床支抗的设计原则
下一篇:过大矫治力的差动效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