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畸临床中打支抗钉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,并不是随便哪里都可以打支抗钉的。临床中常见的打支抗钉的位置及使用目的如下:
梨状口下方隆突(图1)
使用目的:用于压低上前牙。由于上前牙牙根间距很窄,在上前牙根尖齿槽骨内打支抗钉的难度很大,而且还需要预留出压低牙齿所需要的移动空间,因此通常选择在梨状口下方隆突上打支抗钉。在这个部位打支抗钉时通常需要大量切开软组织。由于很难直接在口腔内暴露暴露支抗钉头部,所以使用封闭式加力法,即将结扎丝结扎在支抗钉头部,然后将结扎丝暴露于口腔内进行加力的方法。
图1 梨状口下方隆突
上颌齿槽骨
使用目的:用于内收上前牙,关闭缺牙间隙、中切牙间隙以及压低磨牙等。
上磨牙牙根之间(图2):能为支抗钉提供足够的空间。
上前牙牙根之间:此处齿槽骨的颊舌侧壁较薄弱,而且邻牙牙根间距窄小,打支抗钉时损伤牙根的危险性较大。为了降低危险性,可以选择在根尖上方,即唇侧前庭区打支抗钉。这个部位支抗钉的垂直分力非常大,而且很难施加水平向的矫治力。
图2 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打支抗钉
上颌颧牙槽嵴下缘(图3)
使用目的:内收上前牙以及改善安氏Ⅱ类尖牙和磨牙关系。压低磨牙时则需要颊侧以及腭侧同时使用支抗钉。
图3 上颌颧牙槽嵴下缘
上磨牙腭侧齿槽骨(图4)
使用目的:是舌侧正畸患者支抗钉的理想植入部位。此外,还可用于压低上磨牙,矫治开颌等。
图4 上磨牙腭侧齿槽骨
上颌结节(图5)
使用目的:用于远中移动上磨牙。对于有第三磨牙的患者,需要拔除第三磨牙,待齿槽骨愈合后,再打支抗钉。上颌结节的骨质较薄弱,为了确保良好的固位作用,应该选择长的支抗钉。
图5 上颌结节
上颌硬腭(图6)
使用目的:用于内收上前牙以及舌侧正畸治疗时加强支抗。通常将支抗钉和腭杆相连接,使用间接法加强支抗。如果直接通过支抗钉加力,则会出现刮蹭舌头以及矫治力方向不良等诸多问题。需要选择能和骨组织发生骨性愈合的支抗钉。
图6 上颌硬腭
下颌齿槽骨
使用目的:压低磨牙,矫治开颌,直立倾斜的磨牙,防止下磨牙近中移动时近中倾斜,近中移动或者远中移动下牙列,矫治磨牙反颌等。
磨牙根部齿槽骨(图7)
下磨牙根部的骨皮质非常厚,支抗钉打如谷内3mm左右即可以获得良好的固位作用。文献报道下磨牙根部的骨皮质约3mm厚,因此植入手术时,损伤牙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图7 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齿槽骨
前牙根部齿槽骨(图8)
下前牙根部的骨皮质薄,牙根间距短,在打支抗钉的过程中,损伤牙根的可能性较高,另外,如果诱发炎症反应还可能会导致齿槽骨吸收。
图8 下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之间的齿槽骨
下颌磨牙后隆突(图9)
使用目的:直立近中倾斜的磨牙,远中移动部分或者整个下牙列。磨牙后隆突的骨质非常致密,如果支抗钉打过深时则不易去除,因此,此处打支抗钉的深度通常为3~4mm。
图9 下颌磨牙后隆突
下颌骨体部(图10)
使用目的:压低下磨牙
图10 下颌骨体部
下颌骨颏部(图11)
使用目的:主要用于压低下前牙,不适用于近中移动磨牙。
图11 下颌骨颏部
说明:本文整理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来源:本站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。